<% dim rs, rs1,sql,rsCate Set rs = Server.CreateObject("ADODB.Recordset") Set rs1 = Server.CreateObject("ADODB.Recordset") set rsCate = Server.CreateObject("ADODB.Recordset") %> 欢迎
 
 
中心刊物
 
  关于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发展的汇报材料

  2001年9月原国家经贸委和教育部对规模较大、体系完善、有地域代表性的六家大学的技术转移机构认定为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以期作为我国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在高效利用大学技术资源、集中力量诊断和解决行业共性技术问题、体现大院大所改制后在研发和扩散共性技术领域中的国家行为、推进产学研的深入发展、促进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
  两年多来,六家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在探索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运行机制、发挥国家创新队伍作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原国家经贸委和教育部领导的主持下多次召开研讨会,及时交流和总结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体会。国家发改委成立后,主管领导对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十分关注,在调研和交流过程中指出进一步明确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在创新体系之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为此六家中心在主管校长的直接参与下经过认真研讨,对中心今后的发展方向和思路逐步明晰并达成了基本共识。
  技术创新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这已成为世界的共识。国家的技术创新,既要依靠企业和研究机构的自我创新,同时还必须建立一种科学的机制,能够对技术创新产生积极的推动力。
  我国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根本在于创新主体的能力建设和技术转移,后者主要是指技术成果产业化的渠道和机制。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主要是解决我国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脱节,科研力量之间相互隔离的问题,此外还包括解决信息不对称、资源不对称、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政策如何推动技术创新等问题。中央政府多年致力建设的创新体系在经济不同发展时期对解决上述问题发挥了巨大作用,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世界科技的加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前述问题产生的矛盾反而变得更加突出,并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技术创新过程的最大挑战。
  技术转移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一,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其二,技术必须经过转移才能实现其推动经济发展的效能;其三,由于技术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从而使其成为商品,但它与普通商品不同的是可以带来持久效益的财富;其四,创新能力建设体现在“创新-传播-再创新-再传播”这一技术发展的规律之中。

图一、技术转移在知识创造经济价值过程中的地位

图二、技术转移与技术创新体系

当前创新体系建立面临的任务仍旧是:
◆ 通过改善商业化和技术应用水平获得全面的经济社会效益;
◆ 加强实验室与产业之间的联系;
◆ 推动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与投资群体和国际市场的沟通;
◆ 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的论证、消化与发展。

图三、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定位

  所有这些任务,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依靠原有体系中现存机构已难以达到集成、全面、综合解决问题的目的。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两年多运营实践表明:借鉴国外技术创新的发展经验,在我国成立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益尝试并业已成为发展方向。

  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建立,使我国创新体系趋于完整。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我国技术创新做出了一定贡献,已经成为国家创新体系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的一部分,并逐步摸索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转移模式,为技术转移的规模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应从国家的角度出发,肩负起技术创新平台的重任,为解决技术创新中的主要问题,完善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继续努力。

  1. 建立“技术资源共享与集成平台”是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主要任务
  关于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职能和所做的工作在此前的几次研讨会上曾经讨论和总结,在由华东理工大学于校长整理的汇报材料中已有比较详细的论述。针对国家发改委和教育部领导从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中有关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定位与职能提出的问题,各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经深入研讨达成共识: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应当建立起跨越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科技园、孵化器等技术创新平台,并同时连接着广阔市场资源的“大平台”,从更系统的角度上提高科研资源的使用效率,用更全面的科学技术服务手段与集成能力解决各行业,尤其是跨行业领域共性技术的研发与扩散以及关键技术产业化过程中复杂技术难题的解决和资源集成,从更大范围组织科研力量完成国家的重点攻关项目。这一平台的建立对提高占中国经济主导地位且发展潜力巨大的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极为重要。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一方面依托所属高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科研资源,在业已形成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科技园等创新体系平台基础上建立新的集成与扩散平台,从更广阔的范围为全社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并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国的平台和网络。
  一方面,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可以承担经常性的为企业的技术需求在全社会以至全球寻求解决方案的任务;另一方面,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可以在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未涉及的领域中组织力量承担国家重大技术研发与扩散任务,并有意识地将这些资源为建立工程中心做铺垫工作;除此之外,在新兴学科与技术的研发转移或在技术产业化需要跨行业资源整合时,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也会体现其灵活、资源整合能力较强等优势。
  与国家工程中心相比较,双方都是在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从基础研究向企业生产转化过程中承担技术集成与扩散的任务,所不同的是:
(1) 领域上: 国家工程中心---特定领域,侧重于专
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涉及所有领域,侧重于广
(2)业务类型上:国家工程中心---技术引导型
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市场需求与技术引导并重
(3)发展方向上:国家工程中心---目标领域,纵向发展
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交叉领域,新兴技术,横向联合
(4)服务对象与工作内容:
国家工程中心---单一对象;研发、中试及产业化。
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企业群(中小型为主);技术咨询、诊断、评估、集成、融资、研发、中试、培训、认证。
  2. 国际技术转移应当成为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重要业务之一
  各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一致认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发挥了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技术进步=技术引进(转移)+技术创新 这一规律仍是技术市场的主流。技术引进过程中如何实现本土化的能力是系统而科学地引进国际技术的关键。建立论证-转移-消化-创新完整的国际技术转移体系,并提供配套的专业化服务是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重要职能,它可以为企业寻求国际先进技术提供强大支持,并为技术后续发展提供研发及更新发展支持。结果是可以根本上避免  1、低水平引进和重复引进技术;
  2、引进产品多于引进技术等现象的发生。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正在推进实施“走出去”战略。无论从目前的客观市场需求还是主观导向上,我国都应该大力发展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技术转移(输出)业务。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应当担当起主力军,把国际技术转移(技术输出)业务当作一项重要的业务来发展,对改变我国长期以来只能依靠成套设备带动技术出口的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3. 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推进技术创新的案例
  两部委特别是国家经贸委对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发展给予了极大支持。由于经费问题,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成立至今各中心没有将精力集中在机构建设上,而是结合国家经贸委资助的项目来实践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致力目标并探索运营机制。特举部分案例说明。

  案例一:四川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组合校内技术力量,形成技术转移项目大型化、规模化和工程化。
  过去,该校曾做过9万吨/年粉体磷铵装置技术转移,个别单项装置技术达到20万吨/年粉体磷铵装置要求。但技术转移项目仅局限于小型化和单元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成立以后,集中了磷化工方面的科技人才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单项项目。该中心以磷化工“中和料浆法”技术为突破,整合学校人才资源,使“中和料浆浓缩法磷铵工艺”成套化、规模化、工程化。从而将过去10万吨/年技术规模提高到了20万吨/年规模,改变了过去单纯的单元技术转让。
  该技术的转移成功,不仅在于集结了校内人才优势和学科优势,也在于强化了与社会企业资源优势的结合。在该校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平台上,成立了校企合作委员会。在技术转移过程中,与会员单位合作,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在20万吨/年粉体磷铵成套装置建设中,充分发挥中国化建七公司、银山化工股份公司及宏福实业公司在工程设计和工程建设方面的优势,形成了一支强大的技术工程转移队伍,这支队伍保证了20万吨/年粉体磷铵技术的成套化建设。这套装置建设时间为128天,2002年7月建成,2002年11月企业已收回全部投资,企业每天赢利10多万元。

  案例二:清华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集成技术资源,建立酸法无污染草浆研发与扩散平台
  造纸行业环境污染问题是困扰我国造纸行业发展、解决就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关键。由于是一项跨领域、需要创新技术与能力的系统工程,行业研究院、科研机构难以单独完成;联合攻关涉及单位较多且跨度太大操作困难。清华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组织引进德国NP法制浆技术、专利和图纸,委托北京林业大学消化、验证该技术,组织清华大学对该技术未完善的甲酸回收等技术予以研发和设计,联合天津轻工业机械制造厂、北京造纸研究院完成设备选型、材料验证及工艺设计等工作,并在山东经贸委、四川经贸委大力支持下积极准备在两地建立工业化装置实施技术扩散。

  案例三:由于国家经贸委的推进和指导,六家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与各地经委、中小企业局之间建立了信息和工作的联系,尤其是在大学与国家技术创新重点城市、大学与行业进行科技合作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通过国家经贸委的指导,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可以有效了解行业发展的技术需求,并可以直接与行业内的主要企业间建立沟通与交流的桥梁,使得技术真正能够贴近市场,提高转化效率和水平。如华中科技大学激光技术在钢铁行业的应用、华东理工大学与石油石化行业的合作等等。
  以上案例说明,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是国际上公认的官产学(政府、大学与企业)技术创新联合模式的一种体现,它不仅可以利用政府资源有效促进大学科研成果向企业转移的效率,而且可以在政府指导下对国家经济发展中重要的技术问题及时有效地组织力量解决。
  4. 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发展方向及可借鉴的国外先进经验
  我国受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创新体系的建设是按行业划分的,而技术发展过程却是横跨行业体系的。这不可避免地形成低水平重复和技术局限;从技术发展角度看,任何新产品和新工艺都是多种技术的集成;从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看,单一主体实现这一涉及研发、中试、融资、生产等多种主体配合的过程十分困难;全球技术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自主知识产权、原创技术和标准制订上,目前我国在新技术和新工艺的标准制订上存在严重缺位的问题。原有的行业协会和行业研究院可以解决本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标准,而跨行业、跨领域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的标准制订和质量认证却没有机构实现,特别是新兴行业和新兴技术尤为突出。国外成功的经验和我国创新体系中发展需求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曾经设立了多种类型的国家性质的技术转移机构,如美国的官产学圆桌会议组织、美国技术经理人协会;法国的创新署、技术转移公司;德国的弗劳恩霍夫工业协会;英国BTG技术集团;加拿大国家研究院、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等。这些机构组织形式有所不同,有政府组织、非盈利机构、企业等,但其工作的主要内容都是代表国家从事技术转移及为中小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供服务。一方面有这些机构代表政府组织创新技术的发展平台,汇集行业技术形成资源共享,为企业提供研发、咨询等配套服务,另一方面针对新兴技术组织研发与扩散,制订标准和工艺手册,对外来产品和技术予以认证和评价。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建设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是我们发展的方向。
  从发展历史来看,发达国家的技术转移机构在成立之初均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除了政策、环境、渠道等支持外,在机构进入自身形成可持续发展态势之前均得到财政的大力支持。如英国BTG技术集团在成立前几年得到英国政府6000万英镑的资金支持,目前已经成为英国非常重要的技术集成机构。
  为了积极促进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建设,六家大学正在落实发展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措施,其中今年将筹划并落实1、成立由各大学主管校长、发改委和教育部主管领导组成的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理事会,协调资源,指导中心的发展;2、建立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网络,除六家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外,还包括中国科学院的三家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以及各地方政府相关机构和行业协会等企业群体,达到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地域互补等目的;3、组织对国外技术转移机构的考察及建立国际技术转移联盟等。
  我们认为,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是针对在我国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发展过程中存在企业技术与研发能力不足、高等院校是技术创新主要力量、技术需求与供给脱节等国情,借鉴国际官、产、学有机结合成功经验而组建的新机构。我们将努力探索在国家层面如何发挥、利用大学科研资源和技术转移能力,解决国家经济发展中关键技术问题;系统科学地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并实现自我创新;面向全社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围绕技术进步的全面服务,推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为国家经济腾飞做出贡献!


 

 

关于中心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寻求合作 | 版权说明
本站内容清华大学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发布维护
CopyRight 200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