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际交流 |
东芝代表团访问清华大学
8月26日,东芝总公司常务董事、研发中心所长东实先生一行6人来清华大学访问。王大中校长在工字厅西厅与客人进行了亲切的交谈。宾主双方都希望在保持核能、IT领域的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拓展其它合作领域。王校长谈到,清华大学在物理、化学、材料、机械等相关纳米领域均有从事纳米研究的科研队伍,希望今后双方能在纳米材料等基础研究领域开展更为广泛的合作。东实董事表示东芝今后还将继续在清华设立奖学金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会后,在校企合作委员会海外部的安排下,东芝客人参观了富士康纳米科技研究中心、分析中心以及电子显微镜实验室,并与有关技术负责人进行了交流。(清华大学)
|
|
清华中法环境与能源中心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我校召开
8月20日,清华中法环境与能源中心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清华大学召开。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何建坤、教育部国际司欧洲处处长黄颖、法国教育部国际司副司长达尔莫和法方其它理事单位的代表、清华大学多个院系处的相关负责人出席了理事会会议。
会议审议了8月17~19日召开的双方专家工作会议所提交的“中心”工作内容建议,确定了共20多项合作内容,包括研究生联合培养、学者互访、双文凭计划、合作研究平台;交通领域CDM问题、能源结构优化、循环流化床、水气固环境问题;可再生能源资源监测、太阳能利用、城市饮用水和污水处理等技术转让计划;高级硕士学位教育、参加欧盟Asialink招标计划、以及高级学术会议等。共涉及有关人员交流、合作研究、技术转让、合作办学、定期活动等五个方面。
在技术转移方面,谭鸿鑫副主任在全体准备会上向法方介绍了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成立背景、运作机制、转移成果等情况,法方表现出很大合作热情。除与法国应用科学学院的INSAVALOR公司进一步确立了合作关系以外,嵇世山副主任还与南锡国际水中心的国际部经理Jack
Zapinsink于20日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清华大学)
|
白俄罗斯“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访问清华
2002年7月15日到23日,白俄罗斯“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一行三人来清华进行访问。他们是:白俄罗斯“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基金会监事会主席波伊科夫.弗拉基米尔.彼得洛维奇;白俄罗斯部长会议所属科学与技术委员会创新活动司司长阿尼西科.弗拉基米尔.米哈伊洛维奇;白俄罗斯“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基金会总经理乌斯宾斯基.亚历山大.阿列克谢耶维奇。
白俄罗斯“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是2001年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署(UNIDO),联合国发展署(UNDP)和白俄罗斯科技委员会联合建立的一个非赢利性组织。此次来访的主要目的是与清华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进行交流,商讨进一步合作的可能性。
清华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常务副主任谭鸿鑫,申艳菊,清华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主任助理易难和清华鲁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文江等接待了白方代表。国家经贸委技术进步与装备司高朗副司长和王建翔处长专程来到清华参加会谈。双方互相介绍了各自的技术转移体系和技术创新机构等情况,之后,就如何在技术转移上的合作进行了商讨。双方签订了技术转移方面的合作协议。
教育部科技司雷潮滋副司长和邰忠智副处长接见了白俄罗斯“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代表,向白方客人简单介绍了6家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情况。
清华大学龚克副校长和科技处王赞基处长分别会见并宴请了代表团。(清华大学)
|
|
清华-韩国科学技术院-三星三边合作协议在清华大学签定
作为中国和韩国知名研究型大学、知名企业,清华、韩国科学技术院、三星在科学研究、产业发展方面分别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短暂会晤后,王大中校长、洪昌善院长、孙郁院长分别代表我校、韩国科学技术院、韩国三星综合技术院在三边合作协议上签字。在相互间良好合作的基础上,三方今后将进一步深化合作,通过定期互访、技术研讨会等方式,在科研项目合作、学生海外实习、学术资料交流等方面紧密合作。
签字仪式后,客人们参观了我校生物技术研究中心、集成光电子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国际处副处长、校企合作委员会海外部部长周远强、韩国科学技术院规划部部长、国际处处长、创业支援团团长、三星综合技术院驻北京首席代表等出席了签字仪式。三边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大学+大学+企业”合作模式的正式启动。(清华大学)
|
|
亚洲技术信息与需求评估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9月24~26日,由气候技术促进会(CTI)主办、联合国环境署(UNEP)、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UNFCCC)协办、清华大学国际技术转移中心(ITTC)承办的“亚洲气候技术信息与需求评估研讨会”在清华紫光国际交流中心举行。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政府的环境、能源机构、部门代表3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
研讨会就“气候变化与技术转移”、“亚洲各国的信息资源优势及信息网络范例”、“可再生能源项目的选择可行性评估和设计方法”、“技术需求评估方法和对策”等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
此次研讨会达成如下共识:进一步开拓气候能源技术信息及其应用的方法和途径、进一步发挥技术信息和网络资源的作用、加强人员的能力培养和技术支持、促进可再生能源商业化能力建设和发达国家的广泛参与。(清华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