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咨讯[环境]
源于垃圾经济的德国循环经济
2006-5-18 9:05:00

    德国是世界上公认的发展循环经济起步最早、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而其循环经济起源于对垃圾的处理,然后逐渐向生产和消费领域扩展后转变。目前,垃圾处理是各国环保较棘手的事,德国的垃圾处理体系,及其设计周密和运作高效而居于世界前列,其成功经验可给予我们诸多启示。

  一、避免产生垃圾,不能避免的尽可能回收利用

  在德国垃圾处理系统中最高准则是避免垃圾的产生。一个很明显的例证就是,如今德国大多数超市购物只免费提供一个包装袋,如果顾客再需要就得自费;这样就大大避免了有些人多拿多占、遍地乱扔的局面。尽管如此,政府对避免垃圾所能施加的影响毕竟是有限的,只能做到对垃圾的再利用及按照环保要求进行垃圾处理。

  如果不能避免垃圾的产生,就要使垃圾在材料或能源方面能够再循环,即最大限度地再利用。在德国,垃圾分类已成惯例,包装材料、一次性饮料瓶、生物垃圾(如厨房及花园垃圾)、旧报纸以及综合垃圾都被分开。一般来说,每个家庭都有三个垃圾筒,分别装报纸、有机物和杂物。有人定期上门收取垃圾筒及大型家电、电器。居民也可将金属、建筑垃圾送去专门地点。例如,在巴伐利亚州就有1762处这样的有价废物收集场地,18,500座收集点(无人员配备)。我们在垃圾回收站见到人们络绎不断地开车送来垃圾,并按类别投入周围的垃圾箱。该回收站中间还设有专门台位,整齐存放着各种主人不用但并未损坏的塑料桶、杯子、烟缸、工艺品等。回头再低价卖给需要的人,而不是把它们直接扔掉。

  德国对建筑垃圾的回收有严格的分类,即本土、钢筋、瓦砾等都有专门回收,并再利用。在一些大城市里,一般有五六个专门装建筑垃圾的大集装箱;在农村至少也有这类收集点。

  所收集到的有价废物按特性处理或作能源性再利用。如慕尼黑垃圾热电厂全年可处理垃圾72万吨,发电87亿度,为18万户居民及部分医院等供热。德国有同等规模垃圾热电厂共12个。

  由


    

 

  [关闭本窗口]